第一章逡巡的结局(5 / 7)

洛水东望 白秋筠 9368 字 6个月前

东更远的海路,可是海上生意往来这些年多少还是听说过这几处所在,于是指着身旁的孙川道:“叔父莫怪媳妇多话,毕竟孙家苗裔如今留下的没有几个,我这个侄子这一路上还要请叔叔多多照顾。”说罢,走上前来特意为刘知斟了盏茶。

刘知虽是长辈,但还是双手捧着喝下,而后才对孙筠道:“之前和侄媳素未谋面,不想一见面就如此客气。只是若说照顾,现今诸王变乱迭出、天下不稳,听闻三小姐这次途中还要绕路邺城,我这当叔父的倒是先需要侄媳在路上多加照拂。”

孙筠晓得绕路邺城实在为此次出海增加了许多危险的变数,不过还是对叔父解释道:“媳妇也是临行前才被师父告知要去邺城跑一趟,他的两个弟弟身处险境,一家老小又都带在身边,故而师父才有这不得不行的下策,还望叔叔能够体谅。”

刘知听到此处,忙伸手止住孙筠继续说下去,“侄媳先就此打住。你怎样把人带出来我不多问,但我们此行为隐藏行踪只备了艘沙船。陆家两位公子的亲眷总要三四十口人,再加上山阳这里已有的这些人,我那艘小船和黄河上的船工可捎带不走这么些人。三小姐也不要埋怨我小气,黄河水浅沙多又常泛滥改道这你也知道,故而向来行不得太大的船只,那些渡海的大船都要到青州后再换。现在司州诸郡都不太平,常有大军过境,我总不能开一队船出来在天子脚下招摇吧。”

孙筠知道虽然刘知不一起去邺城救人,但还是需要向他交待清楚,免得后面再生出些变故,就向他解释道:“如今陆家兄弟虽得成都王重用,但家人随军怎会让妾全部接走。再说他们兄弟难得受这样大的人物重用,就是侄媳想劝,他们也必不肯随我们远走。否则也不用耽搁到现在,非得让我们借着东渡的机会想办法载几个家人远走高飞。”

从孙筠的话中刘知听出些端倪,便问她道:“三小姐的意思先前我也听山阳公提过,难道真的只带走几个人,而且听起来都这时候了你们还没和陆机兄弟谈妥?”

孙筠这边又上前给刘知斟了盏茶,晃了晃茶壶便让孙川下去帮着烧壶水来,这才缓缓说道:“叔父有所不知,先前都是川儿和陆机、陆云接洽,他年纪还轻,做这些事难免把握不好分寸。可是前两年师父身体一直都不大好,只能留在南方养病,妾这边您也是知道的,除了生养泮儿就是去辽东安顿夫君。现在这一腾出手来不就赶来去和陆家商量了吗?说来也是机缘巧合,正好赶上叔父准备东渡出海,到底也是师父有几分运气。”

刘知见孙筠把茶倒上,不得不双手接过来,不过还是说道:“哪里是什么机缘,还不是你公爹去年就不断差人东去要我尽早回来,不然你以为我愿意回到这兵祸不断的中原?不过话说回来,你们孙家和陆家在江东势力那么深厚,不想着南去,却要跑那么远的海路往从未涉足过的韩地和倭奴国去挤,我这作叔叔的还真不知道家兄和你师父是怎么想的?”

孙筠只好再向刘知施了一礼,“叔父谬赞,我家虽在江南经营多年,不过昔年早已被大晋皇帝连根拔除。当年要不是师父大力营救,我这侄儿根本逃离不出朝廷的掌控,何来势力深厚之说?眼下的形势想来您也看得清楚,莫说是王爷,就是皇帝、皇后都朝不保夕,先前被毒死的贾后不算,就是现今继位的羊皇后这都几立几废了?南方虽离洛阳远些,不过眼下就连偏远的成都也都被流民占去,这天下哪还有太平的地儿?家人多分散些地方才是最好的打算。”

刘知没想到自己才回山阳不久,晋廷的形势居然已经变乱到这个程度,不由又多问几句,“什么,筠儿你说成都丢了?那可是现在势头最盛的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地,总不会连西南的益州和梁州也都丢了吧,难道朝廷光顾着在中原内斗什么都不管了吗?”

孙筠见刘知有些急了,知道总算是能够把他说动了,于是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