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诈骗行为不是指骗钱。”
“而是误导冯云霞,说董果果可能存在某种情况,以混淆视线。”
“在这个过程中,冯云霞因为和董白浩之间没有什么仇恨,没有什么纠葛,所以也倾向于相信董白浩的话,从而达到了一定的误导内容。”
“通过这三点来看,我方认为,董白浩的确涉及到了情节恶劣的情景。”
苏白并没有将相关的情况继续表明,因为没有必要。
以上三点,第一点是14周岁以下算作幼女,在法律上会进行更加严重的惩罚。
第二点来表明董白浩不是激情犯罪,而是早有预谋,早有这个念头进行的预谋实施犯罪行为。
第三点,就是董白浩在明知道自己有犯罪行为的时候,对他人进行误导。
从这一点上来减轻自首情节的立功表现。
这都是苏白的补充内容,不需要过多的进一步说明。
因为庭审上审判长能够明白和理解,就已经足够了。
面对苏白的补充。
审判台席位上的审判长微微点头。
然后询问被告人委托律师或被告人有没有什么其他异议。
“被告人或被告人委托律师有没有什么其他异议?”
“有的审判长。”
余成抬头先是看了一眼苏白。
然后才缓缓做陈述:“审判长。”
“我方并不认同公诉人和被告人委托律师的陈述。”
“我方的理由如下:”
“首先站在法律的角度,我方很同情受害人和受害人家属。”
“董白浩在这个案子中的确有着犯罪行为和犯罪事实,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方承认,也承认对其情节严厉的判定。”
“可是我方并不认同公诉人提出来的有着立功表现,却不进行减刑的陈述。”
“以及被告人委托律师提出来的几点内容。”
“以下是我方进行反驳的详细理由。”
“在这个案子的调查和追踪过程中,在一开始,冯云霞进行报案。”
“报的是什么?报的是失踪!”
“因为在当时谁也不知道董果果去了哪里,遭受到了什么事情。”
“在冯云霞连续报案数日的时间内,执法方对其进行了调查,却都没有任何的进展。”
“执法人员在没有任何的线索的情况下,对这个案子根本就定性不了。”
“是失踪还是被拐卖,还是被残忍杀害,这些都不得而知。”
“从另一个观点和角度来讲。”
“那么这个案子最后能不能破解?”
“有一定的可能性。”
“但是会不会成为一个悬案疑案?”
“同样有一定的可能性!”
“如果董白浩,不去自首的话,那么这个案子可能一直破不了案。”
“或者说很难进行破案。”
“在这种情况下,董白浩的自首是有重大的立功表现的。”
“至少对于这个案子的破解来讲,是有立功的。”
“虽然他是犯罪嫌疑人,但是同样不能否认他的立功表现。”
“如果不是他的自首,这个案子是有一定概率成为冤案疑案的。”
“话说话来,如果这种重大的立功表现不进行减缓刑期,那么这种自首还有什么意义?”
“法律上规定自首可以减轻刑罚是因为什么?”
“是因为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劝告犯罪人进行主动的承认刑罚。”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依旧判决死刑。”
“那么我方完全可以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