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错就错。”
“可是,作为一名成年人,应当知道杀人与不杀人之间的刑事差别和认定。”
“在这个案件的犯罪实施过程中,董白浩有很多机会可以放弃实施犯罪。”
“但是并没有。”
“依旧选择对一名幼儿进行残忍杀害。”
“这已经展现出了其主观的行为。”
“基于以上,以我国刑法规定残害幼儿属于情节恶劣行为,再加上董白浩对幼儿进行了侵害和残忍杀害的过程。”
“检方认为,审判长应当从恶劣的情节上考虑量刑。”
“并且自首不能作为减轻刑罚的主要依据。”
“检方的推荐刑期是死刑。”
“.….”
对于检方的陈述和推荐的刑期,各方均没有意外。
因为站在结果的角度,公诉人的陈述并没有不妥的地方。
并且推荐的刑期也非常合理。
可这只是站在检方的角度来讲。
站在被告人委托律师余成的角度,这个案子必须要胜诉。
所以,对于检方提出来的刑期是死刑,他也必须不认同。
余成在等待审判长开口的同时,将目光落在了苏白的身上。
苏白察觉到了有人在打量自己,抬头与余成对视了一眼。
能够看得出余成的目光里满是那种胜诉热切。
苏白微微皱眉,能够看出对方的想法.…
这想法是必须要胜诉?
想要在庭审上,答辩一番,做减刑辩诉?
对于余成,苏白了解的不多,但是能够看得出来,其对胜诉的渴望。
这时候,余成将目光收回。
注意力重新放在审判台席位上。
此时的徐如风在听完检方的推荐刑期和相关陈述后,让被告方委托律师发表意见。
听到审判长让自己发表意见。
苏白深吸口气,他的意见是着重于事实进行陈述。
只要事实陈述清楚了,那么这个案子的相关判定也就不难了。
目前,客观事实和客观证据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主观方面还是有其说法的。
苏白整理完材料,抬头看向审判长席位,开始陈述:
“审判长,根据刚才被告人的陈述,还有检方的陈述,在这里我想着重的补充几点内容。”
“好的请补充。”
听到审判长同意,苏白继续开口:
“第一点内容是刚才被告人说的,他不知道董果果年龄多大.…”
“在这里我方表示怀疑的态度。”
“根据董果果的母亲冯云霞的陈述,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和董白浩提过董果果十岁。”
“并且董白浩和冯云霞的关系不错,当时,董白浩还提了一嘴,都已经十岁了。”
“这句话可以明显的看出来,董白浩可能认为董果果的年龄偏小。”
“不存在其描述的认为是十四五周岁的情况。”
“第二点:我询问过董果果的母亲冯云霞,董白浩是否多次问及过董果果的情况。”
“或者说董白浩有没有在先前表露过这种侵害董果果的意向。”
“冯云霞回答的是,在先前她没有留意过这种情况,但是每次她碰到董白浩的时候,董白浩都会问一问董果果的情况。”
“表现的的确有点不太寻常的关心。”
“从这一点来看,董白浩很有可能对于这件事情是早有预谋的,只不过在案发当天,他有了机会,所以实施了侵害和犯罪行为。”
“第三点,董白浩在案发后自首前,对于冯云霞有过诈骗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