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面前也很平静。
这让孙权对他们两人突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不好意思,打招呼晚了。我是孙权仲谋。”
“我们才应该道歉,来晚了。我是诸葛亮孔明,这位是简雍宪和。”
例行打过招呼后,诸葛亮立刻就孙权在会议上一言不发的态度提出了质疑。“果然,这件事还是引起了你的注意。”
当然,孙权有自己的想法。
但他不说话,是因为孙吴的建立过程有其特殊原因。
开辟并平定扬州这片土地的是他的哥哥孙策,也是因为那些效忠于孙策的人的功劳。
孙权也做了一些工作,但那时他还年轻,没有立下很大的功劳。
这一点在孙权刚继位的时候表现得很明显,虽然没有很多人反叛,但留下来的人都说“为了已故的孙策大人”。
作为仰慕哥哥的孙权,听到这句话很感激,但始终没有听到“为了孙权大人”这样的话。
但这不是任何人的错,只是因为孙权还没有值得夸耀的功绩。
就在不久前,他终于打败了宿敌黄祖,但运气不好,没能得到江夏之地。
这件事在孙权的心中留下了阴影,所以在国家大事上,他让那些在平定扬州中有功劳的人发言。
如果是世代相传的领主就好了,但对于历史短暂的国家来说,这是个问题。
“我也没想到这一点。很抱歉。”
继续阅读
“不,是我没用。”主仆两人互相安慰的时候,诸葛亮和简雍对视了一眼。
他们看出彼此想说的话是一样的,于是简雍让诸葛亮先说。
“那么,你是要把哥哥托付给你的这片土地的未来交给别人决定吗?”
“简雍大人。”
“不,没关系。”
鲁肃觉得简雍的话有点过分,想责备他,但孙权阻止了他。因为这是一个非常切中要害的问题。
“当然,最后做决定的是我的责任。”
“……但是,这个责任是……”简雍欲言又止。
孙权所说的责任听起来只是管理组织的责任。
那么,谁来承担保护百姓安宁的责任呢?这时诸葛亮代替简雍,和孙权交谈。
“别的国家的事情,从外面很难了解。但是,如果在了解的基础上提出建议,我觉得孙权大人最好立刻脱下头盔和铠甲,向曹操投降。”
“我可以问问理由吗?”
刚才还说能打败曹操的诸葛亮突然改变了态度,孙权追问理由。
“很简单。因为没有胜算了。”
“为什么没有胜算了?”
“孙权大人似乎没有用自己的力量保护百姓安宁的意愿。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国家都很难维持独立与和平。”
作为君主,如果不表现出强烈的意志,强大的兵力也没有意义。
好不容易拥有的水军也会变成无用之物。
“我该怎么办?”
“我还不知道孙权大人的真心想法。请先明确地说出来。”
确实,连重臣鲁肃都不知道孙权的想法。
本来应该以主公的意向为基础进行讨论,但在刚才的大厅里,这一点完全被忽略了。
三个人静静地等待着孙权的话。
“我想和曹操战斗,保卫扬州。”
听到这句话,鲁肃松了一口气,诸葛亮和简雍点了点头。
“那么,诸葛亮大人。能不能告诉我曹操军的弱点呢?”
“好的,我知道了。”
诸葛亮挥动着羽扇,边比划边向孙权解释。
内容和刚才在大厅里说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