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余小娟的家庭情况比较特殊,她婉拒了学校的分配,回到了天桥镇。
她的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虽说从地里抛食吃,这辈子都别想发家致富,但也不会因此,就连累余小娟放弃在县城的工作机会,回到天桥镇。
余小娟回到天桥工作,是因为她的哥哥。
她哥哥余武是个退役军人。
上过战场的那种!
可就因为余武上过战场,才落下了终身残疾,只能坐轮椅的遗憾。
余武是个残疾人,不能外出打工,干农活,甚至还得需要人照顾,父母肩膀上的重担,就更加的重了。
余小娟这才回到了天桥镇,就为能就近工作,能照顾家里。
她是中专文凭,而且心灵手巧,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纺织厂一车间的主任。
也正是受哥哥的连累,余小娟始终没解决个人的终身大事。
她不求男方家有多少钱,甚至不求长相和年龄。
她只希望,等她结婚后,丈夫能帮她一起照顾哥哥。
这条件——
就连最想找老婆的男人,都无法接受啊。
毕竟六零后的适婚年轻人,谁家不是兄弟姐妹好几个?
能把自家日子过好了,就已经很不错了,哪儿有能力帮余小娟,照顾残疾哥哥?
就这样,余小娟虽说心灵手巧,相貌不错,文凭也可以,但在很多同龄女孩都有了孩子时,她还是一个人。
为了不连累妹妹的终身大事,多次劝说她都没效果后,余武几次想走绝路。
就在去年,余武还偷偷喝了农药。
结果——
他不但自己遭罪,而且还因家里抢救他,又花费了一笔钱!
余武被抢救过来后,余小娟哭着跪在他面前:“哥,不要这样子嘛!只要我们一家人能好好的,我这辈子都不嫁人,又能咋样啊!?”
妹妹的哭声,让当初从战场上下来,双脚被截去,都紧咬牙关不吭声的余武,也是放声痛哭。
从那次后,余武不再寻死觅活,为了让妹妹安心工作,他开始振作起来,学修理电器的手艺。
打消哥哥的消极念头后,余小娟总算了却了一桩心事。
可是——
纺织厂要倒闭了。
眼看就要丢掉饭碗,就在余小娟心中彷徨时,天桥镇的王一哥出手了!
王悦拉来了几个朋友。
正如秦子沁,李东方所想的那样,就凭王悦的背景和人脉,要想救活这样一个小厂子,根本不是大问题。
无论是转型,还是让产品升级,以及随后的销售等等,王悦都能搞定。
一心想做出成绩的王悦,不但要救活纺织厂,而且还要做到最好!
只有做到最好,王悦才能抗衡来自路雪的压力。
他找来的这几个朋友,也没把救活这样一个小厂,放在眼里。
他们昨天傍晚,才来到天桥镇的。
做事业心切的王悦,立即带着他们去了纺织厂。
救星来了——
余小娟和几个厂领导,肯定得全程陪同。
等王悦带着几个兄弟,简单解过纺织厂后,已经是晚上八点半了。
王悦索性定了酒菜,就在纺织厂的办公室内,边吃边协商纺织厂以后的出路。
喝着喝着——
王悦因感激兄弟们的帮助,开心下喝醉了。
纺织厂的几个领导,也个个都满脸涨红,话都说不清了。
七八个人里,就一晚上都在满水的余小娟不喝酒,始终保持着清醒。
可这么多大男人,她一个女孩子家,也照顾不过来啊。
余小娟能做的,就是帮醉倒在椅子上的人,披上衣服,打扫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