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救急不救穷(2 / 5)

的时间,飞龙的产品就由国内转到国外销售。

光是这一点,就不是华夏其他企业能够相比的。

李兴文说飞龙跟万可的不同点,应该就是在这里。

当然,这些都是王诗自己的猜测。

真实的理由,李兴文自然是不会告诉王诗的。

「我认为万可想要继续发展下去,就应该走专业化的道路,专心发展一个行业才是硬道理。」

对于李兴文这个建议,王诗微微点头表示赞同。

现如今的万可,手底下有饮料公司,扬声器公司,以及供电服务公司。

从这么多公司可以看出,项目十分的杂乱。

李兴文现在提这么一个建议,让王诗觉得非常有道理。

手底下这些公司在万可旗下,发展的并不好。

原因非常的简单,那就是王诗根本就管不过来。

万可在初期发展后,王诗就开始快速的扩大规模。

在华夏,企业扩大规模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买公司,买项目。

项目和公司是买了,可经营和管理方面却跟不上。

这些项目都没有能够拿得出手的产品,自然不会有多少盈利。

正是这些原因,才导致了万可的亏本。

如果是其他小公司的话,对于亏本这事情是非常敏感的。

一旦亏本,绝对能够立马发现。

在万可这样的企业,所有人关注的都是它的规模。

至于它的盈利能力,相信没有多少人会怀疑。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王诗同样没有关注万可的最终盈利。

直到王诗算了一笔账之后,才发现万可每年都在亏损。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王诗知道必须做出改变。

现如今李兴文提出专业化,这让王诗幡然醒悟。

想要把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得有一个拿得出手的产业。

光是想着把规模做大,不断的开发新项目,却不管公司能不能够盈利,这对于公司来说,是非常错误的一种做法,

历史上的王诗,在万可的前期就是这么无脑度过了。

快速的扩大规模,完全不管盈利。

一直到了九四年,也就是现在,王诗才发现公司的运营是出了问题的。

从公司建立起到现在,王诗把所有的支出和收入加起来,最后发现公司竟然是负盈利。

这对于王诗来说,是非常不能接受的一个结果。

要知道为了发展万可,王诗在公司投出了大量的心血。

现如今得出这么一个结果,自然不是王诗愿意看到的。

再加上前段时间的君万事件,让王诗对于公司的未来越发的担心了。

今天王诗亲自来昌东,就是想在李兴文这边找一下答案。

让王诗没有想到的是,李兴文这么快就给他找出了答案。

并且李兴文所说的这个答案,完全得到了王诗的认同。

「李总,真的是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王诗感慨道。

李兴文谦虚道:「王总说笑了,我就是说了一下自己的看法。」

「李总,你觉得华夏未来什么行业是最会赚钱的?」王诗问道。

李兴文看了王诗一眼,随后才给出答案,「房地产。」

听到李兴文这个回答,王诗

有一点惊讶。要知道现如今万最主要的产业当中,就有房地产这一块。

王诗之所以发展房地产,完全就是因为南海的房产热。

可惜的是,南海房地产最后是一地鸡毛。

幸好王诗有眼光,同时有一定的人脉。

王诗提前预知到,南海可能发生的情况。

在这么一种情况下,王诗把万可投进去的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