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三章 院感有救了(4 / 4)

很精明,对一个细菌菌落使用青霉素后,大多数细菌被杀灭,但偶尔也有极少数细菌产生了耐药的突变基因。

这样,它们幸运地活了下来。

接着,细菌变种会把自己的耐药基因遗传给后代,更险恶的是,它还能轻而易举地将自己的耐药基因传给无关的微生物。

传递时,一个微生物散发能吸引另一个细菌的一种招惹剂。

两个细菌相接触,它们打开孔,交换称之为胞质基因的dna环。

这个过程就叫做不安全的细菌性行为。

通过这种交配方式,霍乱菌从人类肠道内古老的普通大肠杆菌那里获得了对四环素的耐药性。

这种传播往往是通过大环境来进行的,防不胜防。

尤其是在滥用抗生素的现在,河流,土壤,以及动物体内,都充斥着耐药性基因。

对细菌来说,这已经变成了环境的一部分,简直是随处可得。

比如自然中广泛存在的金色葡萄球菌,本来是一种人畜无害的微生物,很容易被杀死。

对免疫力正常的人类来说,它可以跟人类和平相处,如果抵抗力下降,就会产生一些常见的感染,让人长痘痘,或者食物中毒腹泻之类。

但当金色葡萄球菌从其他细菌处接受了耐药性基因,就会成长为让人闻风色变的超级细菌——rsa,对许多抗生素产生多重耐药,成为院内感染的常客。

许多病人好端端的,只是进了次医院,也没有做手术,就感染了超级细菌,从普通的感冒变成了肺炎。

很可能就是身上携带的金色葡萄球菌,在医院与其他细菌传递了基因,获得了耐药性,从而突变成了rsa。

这就是一场细菌之间的军备大战,人类只是巧妙地利用了细菌的军火库而已。

只有足量足疗成按时用药,让体内的药物始终维持在合理的浓度,在尽量减少毒副作用的情况下,尽力杀灭病原菌,就可以减少耐药性发生的可能性。

所谓毕其功于一役,就是如此。

而只需要很少的剂量就能消灭病菌的纳米药丸,无疑能在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降低大范围耐药性上,起到强大的作用。

几乎是转瞬之间,纳米药丸名声大噪,变得炙手可热起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