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明应保证日本与大明之间的勘合贸易。
3、自合约签订之日期,日本愿意陆续从朝鲜撤兵。
4、朝鲜国之所以分崩离析乃是君王李昖不善治理之过,应该由其下罪己诏,昭告天下。
5、咸镜道与江原道之民苦朝鲜王久矣,抗拒朝鲜官军全是两道民众自愿之意,即便日本退兵也不言以重回朝鲜王治下。
请大明天子分封顺和君为咸镜大君,临海君为江原大君统御两道。为保朝鲜国境完整,愿意将其列入朝鲜国治下,两道大君为朝鲜王之臣世袭罔替。
6、为保证两国通好,请朝鲜王择县主下嫁丰臣家总大将丰臣秀次。
7、请大明册封秀吉为日本国王,正妻北政所为日本王妃,长子鹤松为神童世子;
册封丰臣秀次、丰臣秀长、丰臣秀家三人为大都督,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蒲生氏乡、毛利辉元、小早川隆景、上杉景胜、丰臣秀贞等8人为都督佥事;
册封小西行长、加藤清正、福岛正则、岛津义弘、丰臣秀胜等16人为都指挥使;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羽柴秀俊、木村重兹等45人为指挥佥事,其他封千户者225人。
8、日本愿意主动出兵帮助大名围剿逆臣努尔哈赤,大明若是准许,请允许日方暂驻庆尚道至平贼之日为止,期间请允许日军兵士、军粮从容通过咸镜道与江原道。
在日本为大明征伐努尔哈赤期间,其军粮及军备可以由日方自备,作为条件大明应支付备寇银每年5万两。
这份条件实际上并没有得到秀吉的准许,秀吉的核心条件一直都没有变化,但是经过1年的议和最开始那条大明与日本和亲等条件已经被秀吉放弃。
同意联署这份议和条件的丰臣秀次、加藤清正、锅岛直茂丰臣秀贞等人,包括秀家在内都期望侵朝战争可以结束,为此即便再作出一些让步也未尝不可。
当然秀家也在给秀吉找补面子,秀吉肯定是不愿意将所有的部队全部撤回日本的,即便现在再朝的日军已经基本断粮,全靠咸镜道、江原道的粮食供给京畿道、忠清道的日军。
同样的,秀家也很清楚,日方全部撤出朝鲜一定是对面大明的条件,这一条是绝对不允许后退的底线。
既然双方都不愿意后退一步,那么便找一个理由将这事儿拖一拖,参与围剿努尔哈赤需要与建州女真接壤,那么让日本参与到围剿之中就是一个不错的借口。
至于让顺和君和临海君去担任江原道、咸镜道的半独立君主,完全是秀家想出来的主意,毕竟怎么着都收了人家的老婆,还反过来了人家的岳父,要照顾着一点女婿嘛。
况且经过这2年的管理,秀家早就在两道扶持起了新的一套统治班子,里面既有提拔的朝鲜百姓,也有顺从的朝鲜旧贵族,更有改姓的日本武士,两位大君到了两道,只要垂拱而治即可。
到了那个时候两道名义上是朝鲜的主权领土,但是实际的治理理念却与朝鲜格格不入,依旧是由日本这里遥控。
听到日本这边的条件之后,徐一贯不敢自专,表示需要上报万历皇帝决定。至于朝鲜那边,不用问也知道肯定是一条也不答应的。
与徐一贯要回去询问万历一样的是,日本这边也需要去和秀吉商议。
秀吉一开始并不理解这里面的意思,前野长康代为解释的。
以秀吉的脑子很快就想出来这一定不是秀次能想出来的议和条件,秀次这将这份功劳都让给了加藤清正、锅岛直茂和丰臣秀贞三人。
秀吉想了片刻之后对条件进行了修改,首先将第7条删去,他表示自己不需要大明皇帝的册封,自己就是日本的关白,日本的实际统治者,自己的权利来自天授!
随后他又表示第五条和第八条也要修改,咸镜道和江原道可以由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