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什么叫苦?(2 / 3)

没想到这种效果还挺好,钟跃民的脑海中突然多出的一些趣味和知识,让这群年轻人感受到从未有过的感觉,包括几个女生看钟跃民,都是眼里带着光。

钟跃民原本是想,让这些知青们体验体验什么叫真正的生活,可现在短短一个月,别说其他知青了,就连钟跃民也是满脸黝黑,每天双眼无神。

从前看书的时候,说农民多苦多累,就是短短几个字概括,可真正自己体验这种生活后,钟跃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苦,这种苦,远不是现代年轻人可以想象的。

钟跃民有时在想,自己是否可以一走了之,以自己的背景,肯定可以找到一条比现在更舒适的活法。

可每天看到跟自己一起来的那些知青们,依旧在拼命的坚持,就连十岁的宁伟,都没有叫过苦,自己,如果这个时候撤了,像不像一种懦夫行为?

这段时间,钟跃民的行为,突然一个知心大哥哥似的,鼓励他们前行,可这时候自己跑了,那是在有些说不过去了。

钟跃民从一开始就只是想来体验体验这陕北的生活,因为他记得在原著中,自己在县城,还有一个马叔叔。

对方曾经是他爸的警卫员,现在是县戈委会主任,小时候还抱过他的,未来也是凭借这层关系,顺利入伍。

好几次他都想,干脆现在跑过去认关系算了,有了那层关系,后面肯定不会饿着,在舒舒服服等征兵季入伍就行了。

但是想了想,觉得如果连这点苦都吃不了,那未来去了部队,自己现在这种行为,和逃兵,又有什么区别?

所以钟跃民决定暂时和众人一起先磨砺一段时间,等有机会再去县城拜访一下对方,有关系当然得用,钟跃民又不是受虐狂,只是钟跃民觉得还没到时候。

至少得为这群一起来的兄弟姐妹,寻找一条生存之道再离开也不迟。

如果说虱子跳蚤,加上繁重的体力劳动,只是给这些燕京的知识青年们,上的第一节社会课,那接下来第二节课就是饥饿。

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教会他们学会忍耐饥饿,刚开始大伙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每天本来就繁重的体力劳动,再加上晚上跳蚤虱子的骚扰,如果还吃不饱饭,大家的精神会很快崩溃。

于是刚开始一个月,大家还管吃管饱,每天早上做好一大叠煎饼或者馍馍上山,虽然劳累,但是也没饿着,可到了月底一看米缸,发现不到三分之一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大家都有点急了。

可粮食又不会从天下掉下来,一群半大的孩子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想办法想省着吃了,可省着吃,也解决不了问题,都是正长身体的时候,每天饿得头脑发昏,哪有心情干活。

来的这一个来月,钟跃民算是真正体验到什么叫靠天吃饭了,这里的土地贫瘠到无法形容的地步,在他印象中,一亩地再不好的收成,应该也得有几百斤吧?

可这个地方,钟跃民才发现自己想象力太丰富了,问了老乡才知道,这片土地上,拿麦子来说,一亩地收获百十来斤,已经算丰收了,大部分土地都是光秃秃的一片。

每年到了收获季节,山坡上只见稀稀拉拉的黄麦杆,用镰刀忙活大半天,最后还不够几捆麦子,老乡们把这种播种方式叫“广种薄收”!

因为粮食产量低,麦子几乎成了宝贝似的主粮,到了过年过节,婚丧嫁娶,才偶尔蒸上一顿白面馍馍。。

为了生存,当地的老百姓种植的农作物也多,红薯,洋芋,荞麦,南瓜,玉米,小米,各种豆子等等,这些,平时大家有啥吃的,都是掺和在一起,再配上一些野菜,揉成黑糊糊的团子,能填饱肚子,才是最重要的。

只要能吃的,就没有乡亲们不敢吃的,平时大队组织一起上工的时候,燕京这群知青们吃的都是玉米面馍馍,偶尔还有白面馍馍吃,羡慕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