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现,他的话没那么好使了。
那些被控制的官员,本该绝对听他的话,哪知现在一个个却开始与之唱反调。
最严重的是,居然还有人翻出了二十年前于威的旧案,虽然没有直接上奏朝廷,但却在朝野间开始四下里流传。
如此一来,顺亲王终于有些慌了神。
虽说仅限于流言,但,皇帝可不是吃素的,这些话肯定也会传到他耳中。
于是,顺亲王下了死命令,要求严查流言来源,务必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
一时间,京城风声鹤唳,暗流涌动。
包括坊间百姓也受到影响,每日里都有官兵四下里打探消息或是抓人,搞得人心惶惶,鸡犬不宁。
数日后,例行早朝。
皇帝端坐在上方的龙椅之上,群臣则分站在大殿两侧。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御前太监依例吆喝了一声。
“臣,有事启奏!”
这时,刘尚书走出队列,拖长音调面向皇帝拱手请示。
“准奏!”
“圣上,臣掌握了充足的证据,足以证明当年于威大将军实乃蒙冤,还请圣上下旨重查此案,还于大将军一个清白!”
此话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沸腾。
皇帝也吃了一惊,虽说之前他听闻过一些传言,但并未重视,毕竟是二十年前的旧案了,而且也非他断的案。
“圣上,臣也有事启奏!”
吏部尚书站了出来。
“方爱卿所奏何事?”
“微臣附议刘大人刚才所奏之事,于大将军一案扑朔迷离,极大可能是被人构陷。”
“圣上,臣有事启奏!”
“微臣有事启奏!”
一时间,又有七八个大臣站了出来,纷纷表示支持刘大人的上奏,恳请皇帝下旨重审于威谋逆一案。
这下,搞的皇帝又气又急,怒道:“你们串通好了是不?此案乃先皇钦定,早已盖棺定论,你们这是想要逼朕?”
“臣不敢!”
一见皇帝震怒,一众人赶紧跪了下来。
这时,太子也站了出来。
“父皇,儿臣……儿臣也有事启奏!”
“你……”皇帝皱了皱眉,随之放缓语气问道:“莫非皇儿所奏之事也与于威一案有关?”
“父皇容禀,此案不仅仅只是涉及到于大将军的清名,更涉及到我大乾朝江山社稷的安危。”
听太子这么一说,皇帝不由眉头紧锁。
实际上,于威一案当年牵涉甚广,当时他作为储君对此案自然也无比的关注。
的确,此案有诸多疑点,只是先皇在震怒之下有些细节并未细察便定了案。
沉吟了一会,皇帝的语气不由放缓了一些,瞟向太子道:“皇儿,你到底掌握了什么证据?且先说来听听。”
“父皇,其实于大将军一案只是冰山一角,整件事实乃一个惊天阴谋,而其幕后黑手乃是……顺亲王。”
“什么?顺亲王?”
皇帝大吃一惊。
“正是!父皇,顺亲王谋划多年,不仅与敌国勾结,其势力也渗透了宫内宫外,包括军队、地方,乃至江湖势力。”
“你说什么?皇儿,别怪父皇没提醒你,顺亲王可是当今皇叔,如若仅凭臆测,就算你是太子恐怕也吃罪不起。”
太子一脸坦然道:“父皇,儿臣既然敢当着父皇的面,当着众臣的说出这些话,自然是有确凿的证据的。”
“圣上,臣可以证明太子殿下所言非虚!”
“微臣也可以证明。”
“臣有证据!”
一时间,不少大臣纷纷附议。
“有何证据,呈上来容朕看看。”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