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长衫的书生。
“陌公子,真是太巧了……”
一见陌子鸣,冯生不由惊喜地迎上前来拱手施礼。
“原来是冯兄。”
陌子鸣微笑着回了一礼。
“对了陌公子,小弟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小弟的一个朋友,姓陶,也是个秀才。”
对方当即拱手笑道:“久仰久仰,原来兄台便是冯兄常提起的陌公子,小生全名陶望生,见过陌兄。”
陌子鸣回了一礼:“陶兄不必多礼!”
这时,冯生盛情相邀道:“正所谓相请不如偶遇,陌公子,不妨进去一起喝上几杯。”
陌子鸣倒也没有推却,笑着拱手道:“那就却之不恭了。”
三人一起进入酒馆,点了酒菜,随之开始聊了起来。
“陌公子,我们一众同窗中,就数陶兄文采最好,诗词歌赋可谓随手拈来……”
没等冯生夸完,陶望生似有些尴尬地摆手:“冯兄快别夸了,愚兄已经连续两次乡试落第,着实是无颜再提往昔之事……”
经过一番交谈,陌子鸣方知陶望生以前也算得上是个风流才子。
虽家境贫寒,但文采出众,深受老师器重,不时拿些银两资助。
一些乡绅或是富商也看中了陶望生的潜力,在他身上押注,有的请吃请喝,有的资助银两,还有主动许婚……
说白了,就是赌他以后能考中举人,甚至是考中进士做官。
像这类的例子比比皆是,甚至有人将其当作一种长期投资的方式,专门搜寻此类家境贫寒,但文采出众的读书人投资。
虽说投资有风险,绝大多数可能会打水漂……这也是不少富人家的女儿悔婚的原因。
为啥?
投资失败了呗,那就只能另择良人。
这样的风投,不仅需要运气与相应的财才,更需要一种前瞻的眼光与判断能力。
当年,陶望生就属于被众人所看好的一匹千里马,有不少人主动与之攀交,常带着他出入酒楼与烟花柳巷。
再加上陶望生文采的确过人,常为姑娘们填一些应景的词。
由此也让不少姑娘为之倾慕,不仅不收他的钱,还经常倒贴他。
当时的陶望生颇有点飘飘然,再加上年轻气盛,曾酒后豪言说他中举易如反掌,会试就算中不了一甲,至少也能中个二甲。
结果打脸了。
第一次自信满满去参加乡试,竟然榜上无名。
这对陶望生打击相当大,消沉了很长一段日子。
不过亲身经历过一次乡试,方才知道仅有文采是不够的,还得关注天下大事,否则策论一关只能是纸上谈兵,注定被淘汰。
之后便开始用心苦读,着重读一些与兵法、时政相关的书籍。
三年后再次应试。
结果让人大失所望,居然又一次落榜。
这下,没人再资助他了。
毕竟三年又三年,又有新秀冒出来了。
“原来是这样……”
听完缘由,陌子鸣不由笑着安慰道:“科举本就不是一件易事,陶兄不必灰心,多的是人失败多次才考中的。”
陶望生叹了一声:“也不是灰心,只是想起当年说过的大话,难免有些羞愧。”
“无妨,谁没年少轻狂的时候?”
“哈哈哈,陌公子说的在理,来,为曾经的年少轻狂干一杯!”
陶望生举起酒杯。
喝了几杯,陶望生总算恢复了几分当年的豪情,侃侃而谈。
听起来,他的文采的确不错,颇有一些独到的见解,只可惜时命不济,与举人功名无缘。
待喝的差不多时,陌子鸣突然问道:“对了陶兄,在下心中有个疑惑,不知当问不当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