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杂事(2 / 3)

覆明 傅家二少 3095 字 2021-03-15

们粮食就能解决了。

木子叔一脸困惑的问道地瓜和土豆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听了木子叔的疑惑,王洛大笑道当然厉害,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想到这,王洛就好奇那些造反的前辈,你们得粮食哪来的?红薯土豆他不香吗?

福州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福建东部、闽江下游及沿海地区,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都市、海上丝绸之路门户,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明代起,福州一直是福建的首府。明初的福州造船业发达、航海技术先进。

其中福建的闽商,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到了明末时期,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闽商成为与晋商、徽商、粤商、’浙商、滇商齐名的中国十大商帮之一。这时期,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就是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从地域而言,闽商又派生为福州、泉州、兴化、延平、漳州、宁德等商帮。在这些商帮中,以福州和泉州最为重要,是闽商的杰出代表。

这时候的闽商刚刚兴起,基本属于半商人半海盗的角色,出海海盗,回归了大陆就是商人。

但是,福建商帮与那些有着深厚根基的商帮相比就显得有些浅薄。他们大多重利轻义,注重现实,只顾眼前,对诚信等经商的基本要素看得比较淡薄。

福建城墙,依山傍水,环抱全城,总长五千多米分为十二个城门,分为内墙外墙,防御能力强大。

王洛派一行六人以王天成弟弟王天领为主,几人进入福建有如刘姥姥进大院一样,对着这眼花缭乱的世界展开了新的见识。

几人在郑氏商行面前停了下来,这是他们此行的目的,这个郑氏商行可不简单,是大明顶顶有名的郑芝龙所创立的商行。

郑芝龙,小字一官,号飞黄,是天主教教徒,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三月十八日,死于清顺治十八年十月初三日 。福建省泉州府南安县人,是民族英雄郑成功之父。

于天启七年归顺明朝,以“剪除夷寇、剿平诸盗”的名义,任命海防游击“五虎游击将军”,离开他多年经营的海上根据地台湾,坐镇闽海。此时,郑芝龙有部众3万余人,船只千余艘,仍率领原部,为明廷守备沿海以防海盗倭寇和荷兰人进攻,官至总兵。

几人进入商行,见有雇主上门,店里的伙计快步上前,正要殷勤打招呼道几位大爷,你们是要买米吗?

王天领点了点头,眼睛扫过店中的米,微笑的说道你们店长在吗?又有大生意找他。

伙计一听,眼睛都笑得眯起来了,在的在的,几位大爷稍等片刻,连忙跑到柜台后。

柜台后掌柜被请了出来,向王天领行礼说道公子好,叫我伙计说你有大生意要找我,不知生意几何。

王夭领问道店家家中可有卖地瓜玉米。

掌柜上上下下的看了王天领两眼,又看了身后几人的壮汉,一看就是好手问道兄弟哪条道上的?我看你很眼生。

王天领笑道怎么掌柜的,买东西还要自报家门不成。

掌柜却说道那哪能啊,小的就是好奇,你一个年轻的公子,哪里打听到我这有卖红薯和土豆,要知道,这个我们可是从来没有开放过。

王天领提了提衣服,露出腰中的腰牌,说道那你就别管我哪里知道的,我是份上面的命令,你就说价钱如何。

掌柜的看见王天领的腰牌,恭敬的说道大人红薯和玉米倒不是个稀罕物,就是不知大人你要多少?

王天领丢出身上的钱袋子,问道“掌柜的,你看看能买多少?对了你这粮价几何?”

掌柜的看了看露出的银票,满意的露出笑容献媚道“大人,今日的粮价,粗粮五十钱一石精粮一两一石!至于番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