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马格立特不止一家在卖炸年糕,一些老人都会尝尝味儿。
和国内早年的快餐一样,一人尝一点那就很火了。
炸年糕的利润可能没那么大,但成本也非常小。
铁雨清看“那不是白彤彤?”
段雪晶看过去,白彤彤穿的工装,像下等的工人,跑出来买一袋炸年糕,像烤串,再匆匆的回工地。
虽然那工作地点是音乐厅。
这一瞬间,音乐厅的档次给拉低了,不神圣了。老外的东西有什么神的?他们还不是把炸年糕当山珍海味?拍下来给国内过年的好好乐一乐。
休息室,一大群人来围观炸年糕。
褚尽染给了个差评“怎么不多用芝麻?”
孟以熹笑着来一串,点头,味道还是不错的。
年余来两串,趁热,炸年糕就是有这味儿。
瓦莱丽拿起一串,尝着,嗯好像还行。
塔西娅问“你们过年都吃吗?”
褚尽染笑道“年年高的意思。”
没芝麻,她就吃一块,和大家讲故事“有个财主生了三个儿子,取名‘发财’、‘进宝’、‘高升’。大年初一一大早,讨吉利,喊‘发财’!大儿子才睡下,不耐烦的说‘太早了。’财主喊‘进宝’!二儿子老实,忙应‘出来了。’财主喊‘高升’!小儿子忙从楼上滚下来。”
白彤彤笑道“从小到大又不是第一次喊。”
褚尽染说“讲笑话嘛不讲逻辑。”
年糕吃完,没有谁吃不下扔了。
在这边卖就考虑了这边的口味。
褚尽染又闲聊“古代虽然避讳,但也有很多办法。财主也算讲究人家了。比如避讳曹操,操刀改捉刀,操琴改散琴;避讳司马昭,王昭君变成明妃,蔡昭姬变成蔡文姬;最接地气的薯蓣改成薯药最后到山药。”
最奇葩的大概是李贺。
因为他爹名晋肃。
晋和进没一文钱干系,但有人就揪着不让他参加进士举。
韩愈“质之于律”、“稽之于典”为其辩解,终无可奈何。
没必要一味的说不好,就是这么个事实。
有了年年高的彩头,大家可以为音乐会努力了。
白彤彤在一边乐上了。
褚尽染瞅一眼,段家真够闲的。
就是吃个年糕而已,怎么这么多事儿?
把别人当傻子的才是傻子吧?
非得人家以后见了她就吐才过瘾?
呸!
呸→dxj
呸→dxj
白彤彤看这、要用唾沫将段雪晶淹没吗?
知道段雪晶恶心这,大家就是故意恶心她。
年糕可以说有文化内涵又没什么不好的,段雪晶难道要搞得大家不敢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