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章 不如归去(6 / 8)

呢?

在杭州时期高方平性情大变,那才叫纨绔,比当初的花花太岁还蛋疼。整天带着富安这个忠心耿耿的老流氓,到处招摇过市,打架斗殴是常有的事,神经兮兮,疯疯癫癫。

赵明诚那群文青党和高方平群殴过几次了。被打的满头大包。写文章也骂不过高方平。人家高方平说了,小赵他文笔不行,见识有限。看似辞藻华丽,实际不接地气,有个卵的用处。

当年的花花太岁是高俅撑腰,杭州那些年,则是太上皇撑腰。

杭州知州几次来客气的说:“老相爷您悠着些啊,别闪了您的腰,也别让小的们难做,现在的天下,是会追责的。”

然而每次遇到这事,老顽童赵佶便跳出来说:“你不想混了啊,小高是朕的人,一生都是。来啊,给朕把知州乱棍打出去。”

那些年,杭州知州最是难做。就因为遇到高方平这个老纨绔,以及赵佶这个老顽童,谁都没办法。

最后赵桓看不下去了,亲自来杭州,以关心的名誉,实则是暗示“两个老不休,别在让朝廷难做”。

赵佶骂他:“傻子,你一辈子都是傻子,你根本不明白缘故。”

或许两个老不死真有原因,然而也真把赵桓气的脸红一阵白一阵。

大器晚成的赵桓,这个时期的行事作风,让高方平看到了李世民的痕迹。

妈的既然是李世民,小官家他如何能容忍大纨绔和老顽童祸害吏治。然后一锅端了,此番连赵佶也哭瞎。

此后,赵佶和高方平一起被捉去京城。赵桓说了“父皇,老相公,你们要闹事没问题,在京城好歹还可以让朕照顾你们,妥妥的”。

就此后,京城多了两只过街老鼠,除了不能随便离京外,照样谁也拿他们两个没办法。

时任宰相的李纲叹息道:“大宋欠他们两个,就容他们那样吧,别管了。”

赵桓无比郁闷,然而如同李世民头疼魏征那样,这个偏偏李纲骂不得。

赵桓真的不想得罪谁,但也不想再放任那两老王八蛋了。朕这边励精图治,调兵遣将,谋划统一天下战略。你们两个老不死的则整天乱搞,没心没肺的,都不知道和谁学的。

那些年,太后娘娘在的时候还好些,然而有天,身体不好的她真的不在了。

这个时期赵桓就猥琐了,再没那么好说话。把赵佶和高方平两个一起捉进皇城,宣布他们只能在皇城纨绔。赵桓逼宫似的说了:“朕和皇家欠你们两个,然而开封府不欠,不许在外面祸害了。进出要请假,还不一定批准。”

妈蛋这次又哭瞎了,范围缩小到了皇城……

那些年,偶尔有天高方平说想回成都看看,赵佶也说要一起去青城山烧香。却是出行时候被皇家侍卫围了个严实。赵桓说了“这两老流氓仇人不是一般的多,要保护好他们,不能让他们和民接触”。

虽然是保护,实则也是近乎软禁。

为此,时已中年的赵金奴提着棍子冲进书房,一边落泪,一边追打赵桓责问:“你有没有良心,竟敢忤逆父亲,薄待老相爷。”

赵桓一边逃跑一边求饶说:“小妹你想多啦,朕那是保护他们。”

照样被头打破了。

惹毛了后,赵金奴也被捉了,从此她的待遇和赵佶高方平一样,不许离开皇城,进出要请假。尤其不许殴打皇帝。

是的就像英国有“不许在白金汉宫用弓箭射击英王”的法律一样,现在诉棍势力抬头,大宋也有这个条文了,妈的简直废话。然而老常和赵鼎说“不是废话,律法是神圣的”。

赵金奴就此圆满了。

赵桓知道她心思,她这辈子不想嫁人,她的偶像是高方平。不过高方平早就不纳女人入门了。也好,就让赵金奴跟着赵佶尽孝道,跟着高方平发花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