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0章 荣耀簿之上的老苏头(2 / 3)

“谢明府。”

苏老头以老掉牙惯有的那种语焉不详的语态应答着,脸色很红润,显得很高兴。

也不知道为什么,看似他生命的终点快到了,也是做官的最后一次述职,他选择了来找高方平而不是中书侍郎梁子美,也不是首相蔡京。

其实对于他,这最后一次述职来找高方平的话会显得不太郑重,不够面子。

说起来这老头是个有意思的人,也是个喷子类型的人。他和苏轼是同科进士,一起考起的人。后来上表批王安石的青苗法,后来当然就被赶出京城去做丘八了。

事实证明王安石不总是对的,他的青苗法当然有毛病。

苏辙苦熬了多年后,到高太后听政,启用司马光为相,于是老苏头也就复出了,做了户部侍郎,还做过吏部天官。这个期间他又开始喷司马光,说“你不要以为当年我喷王安石,现在就会容忍你把王安石所有政策颠覆,王安石虽然被我喷过,然而他并不是总是错的”。

然后他还怼过章惇。就是那个反对赵佶登基的宰臣章惇。不是牛人的那个老苏他还不怼。

后来苏辙就又被贬出京去了,苦熬到了赵佶登基后,老苏就蹦跶会京城来了。所以这也算是北宋士大夫作死也不会死的一个经典案例。

在赵佶治下苏辙虽然没有官复原职,但是他虽然老,还是被张叔夜请出来做事了,就是任职他曾经做过的户部侍郎,一直到了现在。

说起来在蔡京的时代里,到目前为止大宋户部是最健康的部门,其实张叔夜都不是主要功劳,真正的功劳是这个苏辙老头。当年张叔夜主政户部的时候,也被这个老苏在不少的问题上怼过。

譬如历史上的今年,蔡京又在大十钱等恶政失败后、民众没有恢复休养生息的时候,因缺铜又弄出了在铜钱内加锡的幺蛾子,还要求锡钱和铜钱等价,且强迫民间大头为难的事,一边咳嗽一边道“目下唯一的毒瘤,就在东南系,虽然那些个港口的市泊司乃户部直属单位,对外贸易权一直控制在中央手里,但这同时也是礼部和户部的联合管辖。户部有叔夜相公总领,有老朽的把持,倒也问题不大,但是礼部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加之因明府您当时的江南大开发政策,目下对倭岛贸易的中心就是苏州港和杭州港,那毕竟是东南系把持的地方政务,有那些毒瘤在,对东瀛贸易的损耗就可想而知了。老朽也不知道,这个问题有生之年是否能看到解决。”

老头这一说,高方平就真的头疼了,就算此番把道士打了个半残,把东南系的支柱之一许将整倒了。但郑居中和蔡卞的问题仍旧棘手,蔡卞作为前资政殿大学士,当年保赵佶登基的功臣之一、真宠臣身份,配合朱勔这另外一个宠臣,这些年通过应俸局进贡无数的宝给贪财的赵佶。赵佶又是随和讲义气护短的人,所以啊,整倒这些人那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甚至高方平敢肯定,随着蔡京的势微,蔡卞进京的日子越来越接近。

有道是作为人类行为学的一环,能把蔡卞整出汴京去的人只有蔡京。除了蔡京谁都做不到。赵佶是真的喜欢蔡卞的。当时蔡卞出京赵佶没有介入,只有一个原因做这事的人是蔡京,蔡京是蔡卞的亲哥哥。这有点家法伺候的意味,让赵佶不好干涉。然后呢,那时的蔡京也更加得宠一些。

再然后,赵佶以为那是蔡京的忠诚和避嫌。毕竟不论如何,一个资政殿大学士一个宰执、哥两个几乎同时把持了朝廷和皇家内务,这影响不是太好。

这才是蔡卞一直被压制的原因,而别人过问不了。换别人这么对蔡卞的话,铁定第一时间就把赵佶给得罪了。

见高方平皱眉头,苏辙抱拳道“明府,老朽当然知道这对你是一个难题。但正如你的名言,困难是用来解决的,作为大宋为数不多的敢作为的宰臣之一,你有责任把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