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议论(2 / 3)

去土地的人大量朝城市聚集。

也就是说,北宋时候真正出现了“集群化、资本化”的农耕初级形态。造就了耕地的集约化使用,出现了第一批专业“农民”。由此释放出了大量的闲置劳动力进入城市,奇迹般的做到了中国2006年的城市化率。

正是这些失去土地进入城市的百姓的务工需求,劳动人才的大量释放,创造出了这个时代的制造、发明、文化、工艺等等的巅峰,没有之一。当然同时造就了地球历史上山贼土匪最多的王朝。

奇葩的是赵匡胤是个鬼才,他强化儒学地位,设计的与士大夫共天下的蛋疼国策,竟做到了封闭农耕社会的飞速城市化而没有引发天下大乱,延续近三百年没有全国性性的农民起义,挨打了三百年才被推倒。仅讨论此点能力的话他们算是无出其右了。

大宋其实什么都不缺,缺少的是一个关键时候的领路人,一个千古名相,一个真正引发工业革命的先驱。

因为没有工业,所以大宋强大的经济潜力,无法有效转化为战争能力。再加上很怂,所以就成为一头有钱的肥猪,被蛮子干的不要不要的。

让那群士大夫拥有军伍强国的思维,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凡强悍的武将,没都被他们捉去杀了的很少。但其实关键不在这里,等真正有了工业,可以开挂虐蛮子的时候,那群文人谋算别国的财富和领土时,会比武将猥琐二十倍以上。他们不是没有侵略性,他们只是没有能力的时候胆子小而已。该猥琐的时候他们脑子动的比谁都快,军人和他们比弱爆了。

就这样的在躺椅上yy着,高方平把这些想法的框架和要点记录了下来,花点时间,又是一篇系统性的策论可以出炉了。而且也会是高方平此生在大宋最重要的一篇策论《论工业强国》。搞吏治,查贪官,清君侧什么什么的,听起来名声不错,其实通通都不是核心,只要工业的初级形态搭建,不论贪官再多,皇帝再昏,老百姓就是想饿死都难。军人就是想输掉战争也难……

与此同时整个汴京的各种圈子,也到处充斥着对高方平的讨论。

什么话题都有,《高衙内三戏李易安》的戏本依旧还在传颂,《燕小乙和高方平的那些事》居然也开始出现了。

不得不佩服大宋这些吃饱了没事的家伙的臣督军的时候武臣怎么能打战?如此看来,曹忠平乱的时候应该是高方平督军!”

“噗噗噗……”武夫们纷纷喷饭。

“我又没说错,他乃是我大官家钦赐的文臣,也通过了考试,现在乃是真真正正得读书人。”

“额,你口里那个读书人我还是了解的,他写的字,和我这个武夫用脚写的差不多。”

“武夫尽往自己脸上贴金,你那手字我六岁时候就写出来了。高方平能出《永遇乐》,你行吗?”

“《永遇乐》没听过,他专门祸害女人的那段岁月你们咋不说?”

“粗人武夫懂什么,他那叫名士风流,放荡不羁。你要是听得懂,我马上给你引经据典,说几个例子。”

“先别吵,高方平放下身价的去从事农牧,且听说于工匠之道也有心得,传说发明了奇宝,贡献图纸给匠作监,已经造出了玩物贡献官家?我家爹爹进宫见官家,偶然看到奇宝,心痒难耐惊为天人,可惜,那只有皇家有。否则再贵,也要买来送与她。”

“又是个精虫上脑的书呆子,那不是奇宝,而是我将门奇才大高方平研究出来,专门就是操作了要卖给你们的,哈哈。”

“你等武夫,又怎能理解咱们满腹经纶人士的特别与骄傲,就算是个坑,我也要买,因为它是独特的、高贵的、精美的,有意义的。再贵我也会买。正如十五寒窗,也阻止不了我获得满腹经纶的热情,你等武夫,你怎么能够理解咱们文人的骨气和执着。”

“好吧,你们这些傻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