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滚钉板(二)(2 / 2)

嘉靖元年 二两桃蹊 1127 字 4个月前

窜于东南沿海一带,这几个,那几个,不成气候,可是又十分的让人头疼。

直到浪人来了之后,经常十室九空,经常血流遍地。

可是重兵进击都没有用,万万没有想到王铮在东南沿海一带,用那么简单的方式,就解决了困扰大明几十年的问题。

本来还想招王铮回来呢,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王铮递回来的奏折上凛然地写道。

“臣曾对陛下发誓,不破倭寇誓不还京。虽然如今浪人已离。可是倭寇还在。隐藏于我大明百姓之中,恐我走以后,再次兴风作浪。请陛下给臣以时间,彻底解决东南沿海一带倭寇之事,臣定不会辜负天恩”。

陛下看了以后,莫名其妙的鼻子都发了酸。

从柱子上的小人王铮,一步一步的走到了现在。跟陛下,叩首发誓,不还京,不还京,就在陛下的眼中,是多么大的誓言哪。

所有的大臣们,即便是地方官吏小小的芝麻官儿。无一个不想往京城里去,在天子的脚下。

可是只有王铮,自请调离这属于东南沿海一带,他并不是不知道,无数的知名的将领们,一辈子都驻扎在那里,再也仰望不到京城的荣耀,而失了陛下的天恩。

可是,小人王铮,以其博大之胸怀,以其对百姓之怜爱。

只愿沿海一带百姓安宁,也就罢了。

无数的朝臣的上奏折,指责王铮丢了,大明的脸面。

指责王铮在东南沿海一带,拒不还朝,是别有用心。

刚开始的时候,陛下也曾怀疑过,浪人全部都赶跑了,几个倭寇也不成气候,可是王铮却又不回来的,在东南沿海一带,赢得了巨大的名声,如同乘风破浪的船只一般,彼时天底下还有几个人,能记得柱子上的小人王铮。

可是,万万没有想到,靳望的奏折也紧随着王铮的奏折而来。

靳望的奏折,是单独的直接地道陛下的眼前从来,不用经过内阁的审阅。

陛下接过奏折一看,上面凛然地写道,“倭寇藏于百姓之中。恐与朝堂之人有联系。却不知所连为何。”

陛下看完之后,心中泛起了一丝丝的凉意,还能为了什么呢。

想当年,仇栾与鞑靼就是这样的,万万没有想到这朝中还有第二个仇鸾。

所以以后,再有人写奏折说王铮意有所图,陛下怎么看,都认为他会是第二个仇栾。

嘉靖元年